裂唇舌喙兰简介
裂唇舌喙兰(学名:Hemipilia crassicalcarata S. S. Chien)舌喙兰属,地生兰花品种。产于湖北、四川,生于海拔800-900米的多岩石的地方。
中文 | 裂唇舌喙兰 | 拼音 | liè chún shé huì lán |
学名 | Hemipilia crassicalcarata S. S. Chien | 保护 | CITES附录II |
生态 | 地生兰 | 用途 | 观赏 |
科 | 兰科 | 属类 | 舌喙兰属 |
形态特征
株:株高达32厘米。
茎:块茎椭圆状;茎基部具1叶和2-4鞘状叶。
叶:叶卵形,长4H0厘米,宽3-7厘米,先端尖或具短尖,基部心形或近圆,抱茎。
花:总状花序通常长6-11厘米,具3-9朵花;花苞片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下面的一枚长约1.2厘米,向上渐短;子房线形,连柄长2-24厘米,无毛;花紫红色,较大;中萼片卵状椭圆形,长6-7毫米,宽约3毫米,先端钝,具3脉;侧萼片明显较中萼片长,近宽卵形,斜歪,长8.5毫米,宽可达5毫米,先端钝,上面被细小的乳突,具3-5脉。
花瓣斜菱状卵形,长6毫米,宽3.5-4毫米,先端钝,上面或多或少具不明显的乳突,具3脉;唇瓣宽倒卵状楔形,3裂,长12毫米,宽约10毫米,上面被细小的乳突,在基部近距口处具2枚胼胝体;侧裂片三角形或近长圆形,先端钝或具不整齐的细牙齿;中裂片近方形或其他形状,变化较大,先端2裂并在中央具细尖;距狭圆锥形,基部较宽,向末端渐窄,长约18毫米,通常稍短于子房,稍弯曲或几不弯曲,末端有时呈钩状;蕊喙卵形,长约2毫米,先端急尖,上面具细小的乳突。
花期
8月。
保护等级
国家保护:(Ⅱ级)
CITES:Ⅱ
IUCN:NT
裂唇舌喙兰生态
产地:湖北西部和四川东北部及东南部。
分布:
海拔:800-900米。
生境:多岩石的地方。
裂唇舌喙兰栽培
低温或中温环境栽培。冬季落叶,休眠期明显。用浅盆栽植,基质用3份腐殖土或泥炭土和1份沙配制而成;盆底部填充一层颗粒状材料。生长季节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料;较高的空气湿度;喜较荫蔽的环境。
休眠期间保持基质微干,停止浇水和施肥,保持较低的温度。春季新芽和新根萌发后开始浇水,两次浇水之间应使盆土稍干。
作用功效
裂唇舌喙兰图片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