坛花兰简介
坛花兰(学名:Acanthephippium sylhetense Lindl.):植株丛生,草本地生兰花。别名钟馗兰、台湾坛花兰。坛花兰假鳞茎圆柱形、长15cm,基部粗15-4cm叶2-4枚,生于假鳞茎顶端、纸质、长椭圆形、长达35cm、宽8-11cm,花葶肉质而肥厚、长15-20cm、总状花序具花3-4朵,花白色或稻草黄色、萼片合生成坛状筒、长2-2.5cm,唇瓣基部有长爪。
分布于锡金、印度、缅甸、老挝、泰国和马来西亚,以及中国的云南南部和台湾、生于海拔540-800m的密林下或沟谷林下阴湿处。此花有栽培,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。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中文 | 坛花兰 | 拼音 | tán huā lán |
学名 | Acanthephippium sylhetense Lindl. | 保护 | 重点保护植物 |
生态 | 地生兰 | 用途 | 观赏 |
科 | 兰科 | 属 | 坛花兰属 |
形态特征
叶:坛花兰叶2-4枚、互生于假鳞茎上端、厚纸质、长椭圆形、长达35厘米、宽8-11厘米,先端渐尖、基部收狭为长2厘米的柄、通常具5条主脉;
花葶:肉质而肥厚、基部具数枚宽卵状披针形的鳞片状鞘,总状花序具3-4朵花,花白色或稻草黄色、内面在中部以上具紫褐色斑点;
花瓣:坛花兰花瓣藏于萼筒内、近卵状椭圆形、长2-2.5厘米、宽1.1厘米、先端钝、基部收狭为爪、具7条脉,唇瓣3裂;
假鳞茎:坛花兰卵状圆柱形、长达15厘米、基部粗1.5-4厘米、具2-4个节、被数枚大型鳞片状鞘,鞘膜质、彼此套叠、宽卵形、先端急尖、在假鳞茎由下至上逐渐变大。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花果期
4-7月。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生境
坛花兰地生于密林或沟谷林下阴湿处。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分布
分布:坛花兰分布于锡金、印度东北部、缅甸、老挝、泰国和马来西亚。
产地:产中国台湾(台北、乌来、大雪山、高雄、兰屿)和云南南部(勐腊、景洪)。
海拔:海拔540-800米。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栽培
坛花兰栽培可用透水和通气良好的腐叶土做基质盆栽,盆底部最好填充层颗粒状排水物;
中温或高温温室栽培、全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,全年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肥料、尤其旺盛生长时期更应注意;
冬季室温太低,应减少浇水量,保持盆土微潮;
喜半阴环境,春、夏、秋三季遮阳量50%,冬季可以不用遮阳。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同属品种
爪哇坛花兰
锥囊坛花兰
中华坛花兰文章源自兰花百科网 心中理想-http://www.lhbkw.com/daquan/130.html
锥囊坛花兰图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