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密杓兰简介
波密杓兰(学名:Cypripedium ludlowii SE Tibet)杓兰属,草本地生兰花类。分布于我国西藏,生长于海拔4300米的林下湿润处。
中文 | 波密杓兰 | 拼音 | bō mì sháo lán |
学名 | Cypripedium lentiginosum | 保护 | CITES附录II |
生态 | 地生兰 | 用途 | 观赏 |
科 | 兰科 | 属类 | 杓兰属 |
形态特征
形:株高25-38厘米。
茎:直立,无毛,基部具数枚鞘。
叶:着叶3枚,椭圆形卵形或椭圆形,渐尖或锐尖,长6-13,宽3.6-7.5厘米,腺体非常稀疏短柔毛,尤其在基部和向先端,在脉上稀疏短柔毛,被2至3鞘包围。
花:花序顶生,具1花;片卵形到卵形椭圆形,渐尖或锐尖,长6-8厘米,宽3-4厘米,稀疏短柔毛。花浅绿黄色,在外表面无毛;花梗和子房长3.5-4.1厘米,稀少的腺柔毛朝向先端。卵形卵圆形的背面萼片卵形,长3.3-3.8厘米,宽1.5-1.7厘米。卵形的合子状到披针形,在先端锐裂两裂,长3.3-3.8厘米,宽0.12-1.5厘米。花瓣散开,不扭曲,披针形斜,渐尖,长3-4厘米,宽0.9-1.2厘米,短柔毛在内表面的基部,边缘有些起伏。嘴唇较浅,具椭圆形,近椭圆形,长3-3.6厘米,侧唇突出。柱长1-1.4厘米。
花期
波密杓兰生态
产于:西藏东南部(波密)。
海拔:4300米。
生境:林下湿润处。
波密杓兰栽培
杓兰属品种繁多,不同的品种栽培方法各异,兰花百科网提供的无苞杓兰栽培方法,只作为建议不作为依据。
基质可采用山泥或腐叶土,强酸环境并充分通气;根状茎栽植深度15-20厘米,根系应均匀水平散布在土壤中。植株开花后,叶片开始变黄、逐渐枯萎时,应减少浇水,降低温度。
喜中等、散光照射环境;10天施1次通用型肥料或开花肥,可交替施用,花后以氮肥为主,促其地下茎生长。繁殖采用分株法,可于早春进行。
生长适温12℃-18℃,白天最好不要超过25℃,在生长期,夜温低于10℃对其影响不大。
长瓣杓兰图片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