栗鳞贝母兰简介
栗鳞贝母兰(学名:Coelogyne flaccida Lindl.)贝母兰属,附生兰花品种。产于我国贵州、云南、广西,分布于尼泊尔、印度、缅甸、老挝等;附生于海拔1600米处的林中树干上。花期春季,有栽培,具园艺观赏和药材价值。
中文 | 栗鳞贝母兰 | 拼音 | lì lín bèi mǔ lán |
学名 | Coelogyne flaccida Lindl. | 保护 | CITES附录II |
生态 | 附生兰 | 用途 | 观赏/药材 |
科 | 兰科 | 属类 | 贝母兰属 |
形态特征
茎:根状茎粗壮,坚硬,粗7-8毫米,密被紫褐色的革质鞘;假鳞茎在根状茎上通常相距2-3厘米,长圆形或近圆柱形,向顶端稍变狭。
叶:顶端生2枚叶,基部具数枚鞘;鞘干后如竹箨,长5-8厘米,宽2.5-3厘米,背面具紫褐色斑块,仅上端与边缘无斑。叶革质,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,长13-19厘米,宽3-4.5厘米,先端近渐尖或略呈短尾状,基部收狭为柄;叶柄长4.5-8厘米。
花:总状花序长11-21厘米,疏生8-10朵花;花苞片倒卵状椭圆形,长约2.5厘米,早落;花梗和子房长1.7-2厘米;花浅黄色至白色,唇瓣上有黄色和浅褐色斑;中萼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2.1-2.4厘米,宽6-7毫米;侧萼片稍狭,背面多少有龙骨状脊。
花期
花期春季。
栗鳞贝母兰分布
分布:贵州、云南、广西,分布于印度、不丹、孟加拉国、尼泊尔、印度、缅甸、老挝等。
海拔:1600米处。
生境:林中树干上。
栗鳞贝母兰栽培
采用用排水好的盆栽基质,如树皮块、蛇木屑、木炭等栽培在吊篮或浅盆中,悬吊在温室中;容器要求排水和透气良好。
冬季较高的温度,生长时期应给予充足的水分、阳光。
两周浇施1次2000倍的平衡肥,花芽分化时改施高磷、钾肥,有助于多开花并提高植株抗性。
可采用分株法,除花期外均可进行。
作用功效
润肺止咳,消肿止痛,祛风除湿,行气活络,接骨;用于肺痨,咳嗽痰喘,咳血,风湿痹痛,疝气疼痛,跌打损伤,骨折,外伤瘀血。
栗鳞贝母兰图片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