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母兰简介
贝母兰(学名:Coelogyne cristata Lindl.)贝母兰属,附生兰花品种。产于我国西藏东部和南部该种生长在海拔1700-1800米林缘的岩石上,同时还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。贝母兰是贝母兰属中最美丽的种之一,花期5月,已培育出不少栽培品种,极具园艺价值。濒危兰花品种,以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,还被收录于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-附录二(CITES附录II)中,即需要管制交易情况以避免影响到其存续。
中文 | 贝母兰 | 拼音 | bèi mǔ lán |
学名 | Coelogyne cristata Lindl. | 保护 | CITES附录II |
生态 | 附生兰 | 用途 | 观赏/药材 |
科 | 兰科 | 属类 | 贝母兰属 |
形态特征
茎: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1.5-3厘米,长圆形或卵形,长2.5厘米。
叶:顶端生2枚叶,叶线状披针形,长10-17厘米。
花:总状花序长5-7厘米,弯曲下垂,有花10余朵;花白色,较大;萼片披针形,长3-4厘米;花瓣与萼片相似,宽9-11毫米;唇瓣卵形3裂;中裂片宽倒卵圆形,长1.2-1.5厘米,唇盘上有5条褶片完全撕裂成流苏状毛。芳香。
花期
花期5月。
贝母兰分布
分布:印度阿萨姆邦、孟加拉国、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区。
海拔:1700-1800米。
生境:林缘的岩石上。
贝母兰栽培
贝母兰宜浅盆栽植,冬季落叶后保持其假鳞茎不至于因干燥缺水而萎缩即可,太潮湿可能引起腐烂。在新芽生长初期千万不可浇水,只能保持盆栽基质微潮,可少量向叶面和假鳞茎喷水。这时期往往因浇水引起新芽大批腐烂。
肥料要求不高,半个月浇施1次2000倍的平衡肥,花芽分化时改施高磷、钾肥,有助于多开花并提高植株抗性。
采用树皮块、兰石等附生基质栽培,也可绑于树千上或蛇木板上养护。
可采用分株法,除花期外均可进行。
作用功效
贝母兰在很多药材书籍中都被记载能起到清解肺热,化痰止咳的作用,还能止血和止痛,对于骨头断裂之后的愈合也有很大的帮助。另外对于患有支气管炎以及是感冒了的病人来说,它都能起到治疗的作用。
用药方法:内服外敷。
贝母兰图片

评论